系统集成
系统集成( system integration)将软件、硬件与通信技术组合起来,解决处理业务应用需求,集成的各个部分原本就是一个个独立的子系统,集成后的各部分之间能彼此有机地和协调地工作,以发挥整体效益,达到整体优化的目的。作为集成业务本身,软件是灵魂,硬件肢体。我司长期专注软件研发,虽然不会进行硬件生产,但是始终会关注硬件科技的最前沿发展。
系统集成是现代化工业的应用价值体现,近年来国际国内信息服务业中发展蓬勃,需求旺盛。系统集成的本质就是结合最终需求的最优化的综合统筹设计,也是一个大型的综合计算机网络系统。因此,系统集成包括计算机软件、硬件、操作系统技术、数据库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等的集成,以及不同厂家产品选型,搭配的集成。系统集成所要达到的目标,除了解决根本需求,还能达到整体性能最优,即所有子系统和硬件合在一起后不但能工作,而且全系统是低成本的、高效率的、性能匀称的、可扩充性和可维护的系统,为了达到此目标,系统集成商的优劣是至关重要的。
每个系统集成厂商对系统集成的概念都有自己的理解,虽然侧重点不同,但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按照用户的需求,对众多的技术和产品合理地选择最佳配置的各种软件和硬件产品与资源,形成完整的、能够解决客户具体应用需求的方案,使系统的满足性最高、整体性能最优。在技术上具有先进性,在实现上具有可行性,在使用上具有灵活性,在发展上具有可扩展性,在投资上具有受益性。系统集成已经成为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供整套设备、提供全方位服务的代名词。
我们在纵向持续深化、横向不断整合的基础上,能为客户在产品级上提供技术标准匹配、技术接口完整、技术装备合理、工程造价经济的解决方案,而且所形成的系统是具有先进的性、开放的性、资源共享性。
更广义的集成,还包括人员的集成、组织机构的集成、设备的集成、系统软件的集成、应用软件的集成和管理方法的集成,等多方面的工作。狭义的系统集成就是系统平台的集成。系统集成应用功能集成、网络集成、软件界面集成等多种集成技术。系统集成实现的关键在于解决系统之间的互联和互操作性问题,它是一个多厂商、多协议和面向各种应用的体系结构。这需要解决各类设备、子系统间的接口、协议、系统平台、应用软件等与子系统、建筑环境施工配合、组织管理和人员配备相关的一切面向集成的问题。
业务能力
既精通各类电子硬件产品和技术,能够提出系统模式和技术解决方案。对用户的业务模式、组织结构能够有较好的理解。能够用现代工程学和项目管理的方式,对信息系统各个流程进行统一的进程和质量控制,并提供完善的服务。可以为用户提供从方案设计开始,经过产品优选、施工、软硬件平台配置、应用软件开发,到售后培训、咨询和技术支持等一揽子服务,使用户能得到一体化的解决方案。包括:
- 客户行业知识
对客户所在行业的业务、组织结构、现状、发展等能够通过需求沟通很快的掌握。
- 技术集成能力
我们能从系统的角度,为客户需求提供相应的系统模式,以及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和运作。
- 产品改进能力
对已经交付事实的系统,能够对使用技术指标有全面的掌握,后期服务中可以对其性能进行适应性改进。
- 系统评价技术
对所提出的系统方案的性能,保证RAMS可靠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以及与其他系统的匹配性兼容性和对环境的影响进行量化的评估。这些评估可以贯穿于整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 系统调试技术
我们有足够的技术储备,为单系统调试和系统间的互联、互通调试提供标准、内容、程序及技术手段。
业务特点
系统集成是一种商业行为,也是一种管理行为,其本质是一种技术行为。我们提供的集成服务,具有以下特点:
- 立项不急于施工、交付不急于收尾,始终将用户的需求作为根本出发点。
- 由于我们人员精简、技术储备强,因此性能性价比非常高。
- 不是简单地选择最好的产品,而是为用户选择最适合需求和投资规模的产品和技术。
- 不是简单的设备供货,我们体现更多的是设计、调试与开发的技术服务。
- 提高包含技术、管理和商务等多方面的综合性的系统工程。虽然技术是系统集成工程的核心,但管理和商务活动是系统集成项目成功实施的可靠保障。
基本分类
设备系统集成
设备系统集成,也可称为硬件系统集成,它是指以搭建组织机构内的信息化管理支持平台为目的,利用综合布线技术、安全防范技术、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等进行机车设计、安装调试、界面定制开发和应用支持。
应用系统集成
应用系统集成是以系统的高度为用户需求提供应用的系统模式,以及实现该系统模式的具体解决方案和运作方案。应用系统集成又称为行业信息化解决方案集成。
开发分类
以当前系统集成市场的结果看,用户均看中应用产品开发型的系统集成商。能够提供组织合理,管理有效,技术有保障的系统集成是成功的关键。
产品技术服务
以原始厂商的产品为中心,对项目具体技术实现方案的某一功能部分提供技术实现方案和服务,即产品系统集成。
系统咨询型
对客户系统项目提供咨询(项目可行性评估、项目投资评估、应用系统模式、具体技术解决方案)。如有可能承接该项目,则负责对产品技术服务型和应用产品开发型的系统集成商进行项目实现招标、并负责项目管理(承包和分包)。
应用产品开发
表现在与用户合作共同规划设计应用系统模型,与用户共同完成应用软件系统的设计开发,对行业知识和关键技术具有大量的积累,具有一批懂行业知识又懂计算机系统的两栖专业人员。为用户提供全面系统解决方案,完成最终的系统集成。
开发原则
系统集成必须坚持一定的原则,主要包括实用性原则、经济性原则、先进性原则、成熟性原则、标准性原则、安全性原则、可靠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和可扩展性原则。
实用性和经济性原则
硬件的发展远远快于软件的发展,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硬件资源,尽量减少硬件投资,充分利用原有系统的软件资源和数据资源,使其规范化。
先进性和成熟性原则
硬件以及软件在数年内不应落后,选用成熟的技术,符合国际标准化的设备,确保设备的兼容性。
安全性和可靠性原则
安全性是指网络系统的安全性和应用软件的安全性,开发的应用软件系统的安全性,防止非法用户越权使用系统资源。可靠性是指系统是否要长期不间断地运行,数据是否需要双机备份或分布式存储,故障后恢复的措施等。
开放性和可扩展性原则
选择具有良好的互联性、互通性及互操作性的设备和软件产品,应用软件开发时应注意与其他产品的配合,保持一致性。特别是数据库的选择,要求能够与异种数据库的无缝连接。集成后的系统应便于今后需求增加而进行扩展。
标准性原则
由国家制定的计算机软件开发规范详细规定了计算机软件开发中的各个阶段以及每一个阶段的任务、实施步骤、实施要求、测试及验收标准、完成标志及交付文档。使得整个开发过程阶段明确、任务具体,真正成为一个可以控制和管理的过程。同样,采用科学和规范化的指导和制约,使得开发集成工作更加规范化、系统化和工程化,可大大提高系统集成的质量。
开发方式
可以采用单独的系统总体集成,也可以采用在单元集成基础上的总体集成。
进行系统的总体集成时,首先做好各建设单元内部的集成工作,然后按照不同系统建设单元的接口定义,按照由强至弱耦合或运行制约的先后顺序进行不同建设单元的集成各建设单元内部各个系统之间的集成,参照本总体设计中的接口定义方式,对建设单元内部各个子系统的接口进行明确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单元内部集成不同单元之间的集成,采用两种集成顺序,这两种顺序可能交叉并存:耦合度的强弱、运行前提的制约。具体单元间的集成可以采用分解集成的方式。即将本单元与其他单元集成的部分分解出来,以一个分解单位的形式进行与相关单元的集成,以降低集成的复杂度,并有利于问题的定位。在各个分解单位完成与特定集成目标的集成后,再进行本集成单元与相关单元间的总体集成测试。
留言交流